200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芬恩·基德蘭德(Finn Kydland),因其在“經濟政策的兼容性和經濟周期背後的驅動力”研究方面的傑出成就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。
  6月25日,芬恩·基德蘭德在“2014遠東經濟趨勢論壇”上回答南方日報記者問題時稱,美國經濟由於其政府政策制定的不確定性,仍處衰退狀態。
  在他看來,包括美國、日本以及歐盟等主要經濟體,目前都處於“增長性蕭條”時期。界定的依據則主要是看增長率是否偏離長期趨勢增長率。譬如美國:還沒有跡象顯示美國經濟在接近過去的增長趨勢。
  從2008年秋季至今,美國的基礎貨幣已經擴大了三倍,這是因為美聯儲採取了兩輪瘋狂的量化寬鬆政策。零利率政策將保持到2013年。但是信貸停滯,房地產市場仍然低迷,失業率連續三年徘徊在9%以上。貨幣政策看起來無用。
  對於中國政府與中國企業而言,基德蘭德說,當前的發展周期存在很多挑戰,也存在很多機遇,“重要的是,要把政策、資本、技術、人力等資源投入到那些代表未來方向、具有必然需求的領域中去”。
  基德蘭德說,在很多國家,真正驅動生產、驅動經濟的,是那些富有創造力的企業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龍金光 實習生 常夢柯 吉林報道
  ??中國經濟
  處於新經濟周期的轉折點上
  南方日報:我們看到世界主要經濟體,美國在推動退出寬鬆的貨幣政策;歐盟處於一個負利率時代;日本正在推行“安倍經濟學”。那麼,這些主要經濟體進入怎樣的經濟周期呢?
  基德蘭德:要使經濟能夠長遠的可持續增長,政府政策制定在時間上的一致性至關重要。上述經濟體都面臨著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的問題。
  政策的不確定性就會導致很多投資決策的失靈。從最近來看,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類似的現象。比如說當整個經濟變得特別不明確的時候,整個投資就會減緩;如果整個經濟大蕭條還沒有辦法走出陰霾的話,那麼整個投資的比率還會更加的衰竭。
  我們知道,在西方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當中,無論是財政政策、貨幣政策或稅收政策,它們的不確定性也很有可能帶來經濟的發展停滯不前。即便是美國現在退出量化寬鬆政策,但由於看不到任何經濟發展的確定性,所以整個經濟依然停滯不前。
  我想說的是,如果繼續這樣持續下去的話,我們可能就會面對這樣一種風險,進入一個增長性蕭條期。
  在過去三到四年中,美國的經濟增長率為2%,雖然說經濟確實在增長,但這樣的濟增長率是遠遠低於歷史從1947年到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,經濟整個增長率明顯放緩了,所以我們把這樣一個區間叫做增長性蕭條期。
  政府要採取大量的舉措來消除陰霾,消除不確定性,才有可能讓人們重拾信心。如果不這麼做的話,很有可能一無所獲。而且政府要非常明確地告訴民眾,五年之後、十年之後的投資回報率是怎麼的,這樣才能使得社會更有信心,才能夠進一步刺激經濟的增長。
  南方日報: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後,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您認為中國經濟進入哪個發展周期?
  基德蘭德:到目前為止,中國的經濟轉型非常成功,讓人矚目。種種跡象顯示,中國經濟正處於一個新的經濟周期的轉折點上。GDP增長速度、城鎮化、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化,都說明瞭這一點。
  對於中國政府和企業而言,當前的發展周期存在很多挑戰與機遇。重要的是,要把政策、資本、技術、人力等資源投入到那些代表了未來方向、具有必然需求的領域中去。
  ??中國經濟增長率
  再超8%並不奇怪
  南方日報:有一種說法,只有在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的基礎上,中國才能穩定就業。中國前幾年一直保持GDP增速8%,這是一個底線,最近兩年有所放緩,降到了7.5%。請您談一下,經濟增速和就業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,是一個完全的正比關係嗎?
  基德蘭德:從8%的增長率下降到7.5%,真的是非常小規模的下滑了,我們也沒有必要大驚小怪。
  在周期中,長期的發展才是主要的,而不是短期。我們知道,中國的人均收入還是比較低的,所以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,再次超過8%也並不奇怪。
  關於GDP的增速和就業率的確有直接的關係,但不是特別明顯。比如說,GDP增速下滑可能引起勞動力輸入的減少,但是並不是說一定會引起就業率下降。當然,GDP增速下滑確實可能會引起勞動就業的放緩。
  南方日報:您曾經說過,在世界很多國家當中,那種真正驅動生產、驅動經濟的,就是那些富有創造力的中小企業。值得註意的是,目前中國的國有企業在進行比較大的改革,您如何看待中國國有企業在下一個經濟周期中的作用?
  基德蘭德:我一直在強調,一個創新的企業在長期的發展當中的重要性,長期發展才是最關鍵的,如果我們只是關註下一個經濟周期的話,未免視線有點太短了。
  我們也知道,好像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經濟發展周期中的一個比較低潮的點上,而且整個經濟蕭條形勢也持續了很長時間了,尤其在美國更加明顯,中美是非常重要的貿易伙伴,所以說美國的這個情形對中國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。
  中小企業和私有經濟,其實面臨著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——這其實是因為中國的銀行業缺乏有效的競爭。在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或發達國家,銀行業都非常重要,銀行業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資源有效配置的這樣一個角色,因此在這些國家,銀行業所配置的資源能夠被最高效地使用。
  但是,中國無論國有企業如何改革,只要他們還在整個經濟體中占有比較大的比重,資源能得到有效的配置,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。所以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採取另外的更加靈活的政策,從而能夠促進私有銀行業更加充分的競爭,從而為這些中小企業帶來更大的活力和便利。我還有一個建議,就是銀行的利率能夠由市場決定。  (原標題:經濟周期最重要的驅動力就是創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l74tldkq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